期刊简介   About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国内统一刊号:61-1499/C
国际标准刊号:2095-9923
杂志类型:社会科学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陕西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15年

投稿邮箱:xlgyysj@126.com
投稿电话:
投稿QQ:1771277142
当前位置:主页 > 2023年目录

2023年第08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1-10-30 浏览: 512 次

丝路视野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陈静 (1-3)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和对策研究王增男 (4-6)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项目风险评估及应对的几点思考杜德虎 (7-9)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张强 (10-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许慕竹;姜欢;段妤昕 (13-15)
乡村振兴
新时代推进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蒲婷婷 (16-18)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甘丽桦 (19-21)
基于“五治融合”模式的乡村治理工作研究何广玉;陈壮志;晁丽萍;张福海;段丽娜;张丽 (22-2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究李梦华 (25-27)
利用SWOT-PEST模型分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寇兆君 (28-30)
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路径刘滔 (31-3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路径探析张杨 (34-36)
社科研究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境遇与路径分析杨婧 (37-39)
马克思科技伦理视域下技术异化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研究吴漫玲 (40-4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刘春雨 (43-4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婧 (46-48)
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探究李欣欣 (49-51)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祝丽 (52-54)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探析侯禹冰 (55-57)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辩证意蕴与现实价值谢敏华 (58-6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探析——基于1949—2022年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宋娇霖 (61-63)
习近平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刘烨 (64-66)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秦佳凤 (67-69)
弘扬“三牛”精神的价值与路径祝琬茹 (70-72)
充分发挥“三治结合”作用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曹爱斌 (73-75)
论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背景、理论演变和启示宋琦 (76-78)
中国式人情在网络社会的实践与回归探索——以淄博“烧烤热”为例邢延延;沈怀勇 (79-81)
灌输的一般性及其启示古乐 (82-8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谢思婷;常青 (85-87)
从现代性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吴月 (88-90)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及路径探析范越;阿力米热·库尔班 (91-9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彭健 (94-96)
《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黄佩娜 (97-99)
论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任巧华;刘雅美;卢秋野 (100-10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沈青 (103-105)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元协同治理的新路径王汉卿;徐家喻 (106-108)
以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思想滋养新时代政德建设耿华蔚 (109-111)
系统观念的逻辑向度——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廖玉洁 (112-114)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蔡勇奎;谭燕妮;杜荔红;董璐 (115-117)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李佳芮 (118-120)
经贸动态
RCEP和CPTPP规则领域的对比分析孟颖;周萌 (121-123)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杨林天 (124-126)
文化广角
新媒体时代下以英文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究许嘉仁;陈妙连;侯金辰;陈琳琳 (127-129)
新都升庵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及挖掘与利用路径任远航 (130-132)
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盛越浦 (133-135)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陈嘉 (136-138)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建设与推广路径探析赵娜娜 (139-141)
中央苏区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承路径陈玮 (142-144)
川陕苏区红色歌谣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廖发丹;肖怡;邓冠欣 (145-147)
元宇宙时代非遗产品的数字化转型与营销策略李相敏 (148-150)
历史文博
明朝少数民族地区儒学教育措施研究夏翠萍;陈凤;陈传万 (151-153)
吐鲁番博物馆多样化宣传方式的探讨再同古力·阿不都热合曼 (154-156)
教育探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研究周雨;程芬;陈小百 (157-159)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措施关仟 (160-162)
沐文明之风,重走革命道路——以广州某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李丹琪 (163-165)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李宇岚 (166-168)
巴中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肖怡;邓冠欣;廖发丹 (169-171)
艺术类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分析刘镇荣;额尔德妮;阿衣先木古·艾尔肯 (172-174)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张静 (175-177)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基于高职院校思政课供需现状分析韩笑笑 (178-180)
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研究田伟 (181-183)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于静 (184-186)
儒家美育思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蔡仁琼 (187-189)
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实践逻辑钱文丽 (190-192)
新时期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路径探析——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冯媛媛 (193-195)
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洪佳颖 (196-198)
高职院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为例宗杨涛;江铃 (199-201)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张余鑫 (202-204)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原则、内容与路径宁小双 (205-207)
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层次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为例石巍;钟文基;罗振瑛;王丽磊;幸敏 (208-210)
党史党建
推进党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杨欢 (211-213)
朱德关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论析赵士林;朱伯帅 (214-216)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路径研究李卫林 (217-219)
“六个必须”:新长征路上的致胜法宝周倩倩 (220-222)
论学生党支部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角色定位、冲突与重塑——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王奕乐 (223-225)
基于三个历史决议分析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经验王亚 (226-228)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研究张少华;敖妙;肖雪苗 (229-231)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武燕;陈家磊 (232-234)
滁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与思考叶年棣 (235-237)
经验交流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赵迪;史文秀 (238-240)
“人民至上”理念研究述论宁宗艺 (241-243)
多层次全方位讲好哈密故事张海兰 (244-246)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出版智库建设研究冯梅 (247-249)
实践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公益项目长效机制探究屠琳琳 (250-252)
不良饭圈文化乱象及其整治途径研究周芳检;张瑶 (253-255)
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关系分析及优化对策杨小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