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1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1-10-30 浏览:
335 次
丝路视野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新疆大学为例江秋丽 (1-3)
乡村振兴
云南少数民族村落语言景观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初探——基于云南省腾冲市胆扎社区的调查李姗 (4-6)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路径研究董婧;张微 (7-9)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史敏 (10-12)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优化措施分析任伟民 (13-15)
社科研究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主要内容研究陈宣伊 (16-18)
《共产党宣言》中的教育思想研究卢春艳 (19-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分析朱明旭 (22-24)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牛梦茹 (25-27)
公共支出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探究王彧 (28-30)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吴纪妤 (31-33)
论复杂劳动思想及其现实性李可心 (34-36)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论述的探究刘汉玲 (37-39)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及价值和杨易 (40-42)
中国精神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研究张星 (43-45)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老西藏精神”研究刘振中 (46-48)
陈豹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研究(1905—1937)邓佳 (49-5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路径探析李静宇 (52-54)
网络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地力胡玛尔·艾尼娃 (55-57)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路径卜鹏媛 (58-60)
坚持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助力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孙文娟 (61-63)
马克思经济正义观及其新时代价值郑倩 (64-6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时代价值探析刘琦 (67-6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研究汪秋 (70-72)
数字网络时代人的异化之表现、原因及解决路径吴雨晖 (73-7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肖畅 (76-78)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概述及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差异曾程志 (79-8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演李珍 (82-84)
法国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张洪睿 (85-87)
历史主义视域下中国国际关系发展中的软实力分析于洋 (88-9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历史进程杨贝嘉 (91-93)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探析刘晓倩 (94-96)
佛山早期红色革命精神意蕴及传承路径李梅红 (97-99)
文化广角
新时代徽州家风传承价值及路径研究汪洁 (100-103)
展示设计中的品牌化创新设计探究李莹珲 (104-106)
江西省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研究——以赣南苏区为例彭海艳;左巧媛 (107-109)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探析马满霞 (110-112)
论韩非法治思想中“法”的当代启示许政 (113-1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杨盼 (116-118)
革命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赵慧 (119-121)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例王敏 (122-124)
辽宁省鞍山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邱铁红 (125-127)
新时代高校统战文化宣传的视觉陈述研究姚菁;马朝颖 (128-130)
敦煌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探析韦仪 (131-13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红色文化景观的叙事研究——以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为例叶欣;王鹏云;姜程 (134-136)
历史文博
馆藏文物的保护策略探究阿米那木;乌麦尔 (137-139)
宋明时期广信府书院创设情况研究施积琴;杨乾鹏 (140-142)
党史党建
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探讨李娜 (143-145)
《共产党宣言》中的党建思想及其对我国党的建设的启示赵雅倩 (146-148)
微信公众号在党建宣传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李佳蕊 (149-151)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价值探究王盼盼 (152-154)
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底线思维党雪梅;于丽先 (155-157)
机关党建思想的生成逻辑探析陈果 (158-160)
塞罕坝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高雪;李媛媛 (161-163)
“党建+”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探析王萌 (164-166)
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策略探究杨晓萍 (167-168)
教育探索
红色旅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以北京市为例史祥云;刘冬梅;徐祖胜;梁立新 (169-171)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王炎;闫旭 (172-174)
新时代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以北京B大学为例高菡 (175-177)
理工类院校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融入与贯通何文迪 (178-180)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探析李玲 (181-183)
以建党以来不同时代典型青年人物精神开展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探究姜菁 (184-186)
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建构董田田 (187-189)
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新时代的三重价值意蕴郭瑶萍 (190-192)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探析王欣宇 (193-195)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刘振强;张中阳 (196-198)
延安民族学院办学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性雷云;白园 (199-201)
习近平青年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童钰玲 (202-204)
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精神蒋伟 (205-207)
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王佳伟 (208-210)
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李佳音;李永娇 (211-213)
传承湘江战役红色基因强化当代青年责任担当苏晓瑞 (214-216)
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析崔露 (217-219)
优良家风家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黄彩云 (220-222)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婷 (223-225)
经验交流
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吴春婷;蔡继兴;于永吉 (226-228)
新兴职业迭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择业引导路径探析张梦奇 (229-231)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团、队组织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现维度姬晨曦 (232-234)
高等学校智库建设研究刘晓巍 (235-237)
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对新疆大学生的示范效应研究瓮帅;巴贺乐;秀瓦克·库万太;吴雨静 (238-240)
《老子》的“善”及其现实意义邓俊霞 (241-243)
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瓶颈及推进策略张戈 (244-246)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现机制研究何佳;张驰;姜亚明;王玉敬;张玉青;张雯 (247-249)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性”亲和力的转型——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观点袁睿玲 (250-252)
关联顺应模式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研究王晓梦 (253-255)
中国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现状研究综述李凤知 (256-258)
下一篇:2023年第02期目录